2015年5月26日《河北工人報》頭版,《中國夢 勞動美 楷模風采》欄目,以《一張閃亮的企業“名片”》為題,報道了全國勞動模范、集團省安裝公司項目經理任秀軍的事跡。具體報道如下:
一張閃亮的企業“名片”
——記全國勞動模范、河北建工集團省安裝公司
項目經理任秀軍
稿件來源:河北工人報 ■本報記者高會坡
通訊員秦宏林 張秋英
人物名片
任秀軍,河北建工集團省安裝公司項目經理,2002年榮獲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被評為河北省勞動模范,今年4月28日,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精彩故事
走進河北建工集團省安裝公司,提起任秀軍,許多職工的答復簡單而明了:“不簡單,有兩把刷子!”
1991年,中專畢業后,任秀軍被分配到火熱的建筑工地。“艱苦的工作環境與青春的豪情壯志和美好的憧憬大相徑庭,許多一同分來的學生打起了退堂鼓。”回想起當時的境況,任秀軍的心中也曾短暫地起了波瀾。但通過幾天的實習后,他發現,工地是一個廣闊的天地,有太多知識需要他去學習、去探索。幾年中,他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先后學習了焊工、鉗工、管工、起重工等主要工種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1996年,年僅26歲的任秀軍,便成為當時省安裝公司最年輕的項目經理。
“我的崗位在現場,留在辦公室,擦不出智慧的火花;坐在電腦前,提不出最佳方案。”與任秀軍見面,著實讓記者費了不少功夫。他所負責的工程屢屢創造奇跡,秘密就在于他“長”在現場的工作習慣。
焦爐設備的安裝工藝要求相對復雜。傳統工藝順序為:先進行焦爐護爐鐵件安裝,然后進行廢氣系統的初步就位、機焦側操作平臺安裝、爐門的安裝保證焦爐烘爐,最后進行爐頂設備、廢氣交換傳動系統設備、移動機械走行軌道及焦爐附屬設備的安裝調試。“多年來大家一直按照這樣的工序按部就班進行,沒人敢提出異議。”說起緣由,任秀軍也時常擔憂。
但愛思考的他就是不信這個“邪”,在與一線人員共同操作中,他發現,這樣的工序安排不僅費時費力,而且護爐鐵件安裝質量不易保證,稍有不慎,就會影響焦爐的正常生產和壽命。他反復研究思考,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與工人師傅共同切磋實驗,大膽創新,改變了傳統的安裝方法、工裝設施、操作順序,取消了安裝操作用的移動小車,改變了保護板臨時固定的方法、加壓的方法等。實施這些措施后,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安全質量也有了更好保障,僅此一項就可以節約一半多的人工。
“在這個倡導創新的時代,只有勇于創新,不斷改進,才能成為優秀的施工管理者。”如何創新安裝工藝、提高施工效率,是他經常思考的問題。近幾年,許多化工原液管道在按照工藝要求安裝完工后,經常會在短期內出現腐蝕漏液的現象,給化工企業帶來很大困擾。任秀軍主動向業主的生產人員請教,找出生產工藝的特殊之處,根據生產工藝的特殊需求“量體裁衣”,量身定做了特殊的施工工藝,最終形成了新的施工工法,并進行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硫氨母液316L管道焊接工藝改進,就是其中一項。改進后的工藝簡便而有效,讓操作者容易操作,可以保證使用5年以上不泄漏,成功解決了焊縫6個月以后就開始被腐蝕泄漏的難題,而且每套焦化工程節省工程成本約10萬元。
作為項目經理,任秀軍深知自己的一舉一動將是全體項目人員的樣板,工作的好與壞、對與錯將直接影響著他們。為此,無論盛夏酷暑,還是寒冷的冬天,對事業他獻出了一個“誠”字,對職工付出了一個“愛”字,對自己定出了一個“嚴”字。在他的影響下,項目綜合管理能力有了質的飛躍,一些優秀管理人員也脫穎而出,成為了公司戰略發展的儲備人才。如今的任秀軍,常常是甲方點名要的項目經理,一張名副其實的閃光“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