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要“頂天”又要“立地”
2015年07月29日 來源:北京青年報
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
座談會上,中科院負責人介紹了學部發展情況,孫家棟、謝毅院士作了發言。李克強對他們提出的建議積極回應。他說,當前,我國進入升級發展的關鍵階段,要在世界科技革命中搶占制高點,破解資源環境等約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是要做強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用好創新這把“金鑰匙”,實現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李克強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發揮好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和科技人員的骨干中堅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聯網+”平臺,集眾智搞創新,厚植科技進步的社會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效對接,塑造我國發展的競爭新優勢。更好發揮“一次分配”的作用,使千千萬萬人靠創業自立、憑創新出彩,在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中通過辛勤勞動和智慧富起來,共同分享改革和發展成果,實現人生價值和精神追求。
李克強強調,要把科技與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上融合起來,既要“頂天”,努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此,一要持續釋放改革這個最大紅利。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創新科研投入、科技管理、收益分配、科研協同和政府服務等機制,使廣大科研人員能夠自主決策、潛心研究。二要依托“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模式構建最廣泛的創新平臺。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使創新資源配置更靈活、更精準,凝聚大眾智慧,形成內腦與外腦結合、企業與個人協同的創新新格局。同時,通過創新監管模式營造公開公平的競爭環境。三要用好我國人力資源這個最豐富的“本錢”。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使創業創新者貢獻有回報、權益有保護、社會有地位,增強全社會持久創新的動力,在創業創新實踐中造就高素質的人才大軍。綜合新華社
李克強因不能一一握手向院士致歉
這是趙淳生當選院士10年來首次在中科院學部“華誕”時出席此類座談會。
趙淳生1938年生人,是我國超聲電機領域的開拓者,2005年當選中科院院士,現工作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他的印象中,中科院學部“華誕”此前沒有這類座談會,會議的規模也小很多。7月27日召開的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有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主要負責人和院士代表等400人參加。
77歲的趙淳生坐在離李克強較近的左側,座談會開始前十分鐘他已到場。他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李克強到會場后與離其較近的院士握了手,還特別向其他院士表示:這么多人不能一一握手,十分抱歉。
“科研人員因填表浪費時間可不行”
座談會上,孫家棟院士和謝毅院士作為院士代表發言。前者是中國“衛星之父”,今年86歲;后者今年3月剛剛獲得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今年48歲。趙淳生認為這兩位院士是院士中“一老一少”的代表。在座談會現場,上年紀的老院士坐在靠近總理的前排,年輕院士多在較遠的位置。
讓趙淳生印象深刻的是,孫家棟在發言中提出“互聯網+天基信息系統”,即天地一體的網絡系統,而總理在發言中提及科技創新也要“頂天立地”,“頂天”是推進原始創新,“立地”是用科學技術引領創業,將創新創業相結合。
座談會現場,院士們并未得到總理的發言稿,趙淳生非常認真地就總理的講話作了筆記。在向北青報記者回憶時,他翻著筆記照總理講話逐點復述。
作為科研工作者,趙淳生對總理提及的科研領域也要簡政放權深有感觸。“總理當時說,填表(即跑項目)讓科研人員浪費了很多時間可不行。”就他個人而言,作為一名院士,填表、評審這些無關科研的事情每年占用了他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時間。
多次強調要提升中低端產品
趙淳生告訴北青報記者,座談會持續了約一個半小時,李克強的講話約有一小時。與李克強履新國務院總理以來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不同,此前往往先論述國家經濟形勢,后論述科技創新,但這次座談會,李克強開篇就談科技創新,并且強調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科技創新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發展戰略的成敗”。對科技創新的強調力度不同以往。
趙淳生記得總理還多次講到“要將中低端產品提升到中高端產品”。李克強說,中國科學實力已經很強大,但仍有不足的地方,比如目前芯片還需要進口,每年要因為芯片進口花費2000多億,這筆錢與每年進口石油花費的金額差不多,另外中國在美國等國際市場的產品份額正在被印度等國家追趕。
“院士一年待遇40萬還不夠”
有一個細節也讓他切實體會到國家對科技創新、對人才的重視。在趙淳生左邊就座的是國務院一名干部,座談會開始前,他向趙淳生詢問:現在的科研制度還有什么問題?待遇怎么樣?當聽說趙淳生作為院士一年待遇有大約40萬時,這位干部說:“這個還不夠。”不過,趙淳生說,經歷過苦難,這些錢夠了,可能年輕人不夠。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這位“奔八”的老人正用自己的超聲電機專利技術作股,與社會資本合辦企業。
總理最關心科技成果轉化
7月27日,李克強在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上說,本屆政府常務會議題21次與科技創新相關。北青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013年3月至今,本屆政府已召開97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涉及科技創新相關議題約占總數的五分之一。
特別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科技創新議題被頻繁提及,僅2014年11月召開的四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就有三次與科技創新有關。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科研資金使用、科技成果轉化等議題均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專題討論,其中科技成果轉化特別受李克強重視,曾兩次在常務會議上討論。
2014年7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決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通過改革允許科技人員擁有股權期權。距此22天前,李克強剛剛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出,“要把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改革等鼓勵創新的政策和機制推廣到更大范圍”。在2014年1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將科技成果處置收益分配制度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再次提及科技成果的問題,提出要將科技企業轉增股本、股權獎勵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推至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