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關頭見擔當 關鍵時刻顯本色
記河北 “最美抗疫先鋒”獲得者河北建工集團省安裝公司共產黨員董立彬
“我只是做了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組織卻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我感覺很慚愧。”這個手里捧著河北省宣傳部頒發的“最美抗疫先鋒”榮譽證書,面色黝黑,臉上始終帶著憨厚微笑的年輕人就是河北建工集團省安裝公司共產黨員董立彬。
嘴上沒有太多大道理,有的只是如泥土般樸實的行動。別看董立彬是個80后,但參加工作已有18年,是一名有十年黨齡的老黨員了。
正月初四,省安裝公司接到省國資委轉來的江西省國資委緊急函件,公司參建的江西省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被確定為江西版“小湯山”醫院——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省級重點醫院,要求全速推進工程建設。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積極響應上級黨組織的工作部署,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始終沖鋒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全力為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我是黨員 ,我必須去!”
接到公司的援建電話,董立彬立即收拾行裝,“江西那邊離武漢那么近,疫情嚴重,你別去了,我和媽都不能讓你去。”“爸爸,求求你,別去了。”董立彬的妻子和兩個孩子不停地挽留著他。“不行,公司需要我,我是黨員,我必須去。”董立彬堅定地說。在妻子、母親、孩子的來回夾擊下,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弟弟叫來,才做通了母親和妻子的思想工作。“放心吧,我一定會注意安全,平安回來的。”初六早晨四點從唐山出發,為盡快開工爭取時間,他和同事連續驅車近1600公里,16個小時,當天晚上十點趕到了施工現場。
堅守——“再艱難,也要干好每一天!”
“既然選擇來江西援建,再苦再難,也要干好每一天!”董立彬干一行愛一行,除了工作認真扎實、精益求精外,在平凡的崗位干出了突出的成績。
董立彬在二分公司多年來從事管工工作,一直是管工隊伍里的骨干力量。此次援建,他的專業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單位負責6棟樓及地下室的熱水管道、蒸汽管道安裝工作。由于工程急促的工期,施工沒有圖紙,所有管線位置、閥組、流程只能現場確定。董立彬作為管道技術負責人,每天要與業主、總包單位、監理反復溝通交涉。約6000米的管道,如此大的工程量,他心急如焚,只能憑借多年過硬的施工經驗,每天來回2趟在6棟樓(每棟6層)上下奔波,反復確認核對位置、閥門、流程。最終,通過和工友們的共同努力,目前,經過隊員們夜以繼日的連續作戰,2月3日中午12點,院區外網已經完成,全部轉入地下室施工,地下管道目前已進入最后的吹掃打壓階段。
奉獻——“項目當成家,產品當做娃!”
從事管工工作十八年來,他始終奮戰在施工一線,參與過公司多項省優、國優工程建設。他堅持把每天的工作都當作一本精彩的書去精研細讀,把每一個工件、每一次檢修都當作藝術品去精雕細琢,努力讓自己參與的每一項工程都成為“免檢產品”。
“項目就是我的家,產品就是我的娃!”這是董立彬常說的一句話。正如他所說,在此援建項目施工過程中,作為組織者,他總能思考在先,積極安排現場施工的人員和機械,創造有利的施工條件,現場問題第一時間協調和解決,過程中嚴格監督施工質量,為工程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保證工程質量,每根管道安裝前都用推拉的方式清理干凈。為保證焊接質量,2000道管道坡口都用磨光機、電磨打磨干凈。疫情期間招工難,人員緊張,加上2000道坡口的超大任務量,很多時候,作為組織者的他都親自上陣,和戰友們一起打磨坡口,手上的劃痕一道一道,讓人看了觸目驚心。付出終有回報。2000多道管道焊口經當地無損檢測部門檢驗,探傷合格率達到99%?梢哉f,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產品就像他的孩子一般,滲透著他的汗水和心血,也承載著河北建工人的工匠精神。
身為管工技術的骨干力量,他把授藝傳德視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一方面他繼續鉆研理論知識,一有時間就在手機上查看管道安裝技術,用知識指導實踐。另一方面他又毫無保留地把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及實踐技巧傳授給徒弟,并一有時間就為安裝的產品一一進行點評、總結經驗,幫助徒弟們更快進步。
執著——“寧聽罵名,不聽哭聲。”
“放松要求、放低標準,是對職工生命安全不負責任的表現…”這是董立彬在施工日志上寫的一段話。
“地下室水多,要注意電焊機等設備操作防觸電、都是3米多的高空作業,要注意高空作業系好安全帶…”每天早上上班之前,董立彬都會集合當天進場施工的工人進行一次簡短的班前安全警示教育,并將當天存在的重大風險源向大家一一講解。
剛開始工人都每天積極參加班前教育,時間長了,有的工人開始不理解,覺得這樣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對教育內容越來越不重視。有一天一個工人沒有系好安全帶準備開始登高作業,董立彬看到后,馬上把那個工人喊到旁邊,把他手機里面保存的因為高空墜落導致的傷亡事故視頻放給那個工人看,一邊放還一邊向那個工人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和不良后果。經過耐心教育,這名工人認識到了安全對自己的重要性,以后每次干活都主動配戴好安全防護用品。在院區外網已經完成后,人員全部轉入地下室施工,地下施工,焊接功效低,設備行走和運管困難、作業帶狹窄,彎頭、彎管安裝量大,如此多的困難加之嚴峻的工期形勢,工程一下子進入到白熱化的拼搶階段。董立彬叮囑大家:“越是到了工程的關鍵時刻,越不能松懈,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家里的親人還等著咱們呢,咱們要平平安安的回去。”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安全工作就是寧聽罵名,不聽哭聲,如果在安全管理上沒有原則,當好好先生,最終會害了別人”。在他的“安全碎碎念”下,職工提升了員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實現了現場施工無“三違”、消除了安全死角和盲區,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班組人員實現了零工傷、零事故。
擔當——善意謊言背后的責任與堅守
“你微信步數怎們每天都顯示兩三萬步?”2月5日深夜10點多,剛剛從施工現場回到宿舍,董立彬就接到妻子焦急的電話。“我在項目部巡邏,沒有出去。”董立彬第一次對妻子說了“謊”。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要開始地下室管道的施工。為此,他關掉微信步數,不讓千里之外的妻子和父母牽掛。
二、三月份的江西,正值雨季,雨水幾乎每天都會如期而至,對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響。5000多平米的地下室,總是滲著很高的雨水,他不得不每天穿著雨鞋在地下室來回確定管線位置、閥組等。每天潮濕的環境,加之來回走動的疲憊,讓他的腰疼地直不起來,但是他一直咬牙堅持,高峰時期,每天晚上要加班到10點多成了家常便飯。
“你的電話怎么總也打不通?”“你知道我們多著急嗎?”
因為在地下施工,信號不好,妻子和母親的電話總也打不過來。“這個地方下信號就是不好,放心吧,我沒事。”怕家人擔心,董立彬沒有告訴妻子晚上他還在地下室加班,只能趁白天在地上的時候趕緊給家里回個電話,報個平安。
“如何保證質量,如何能讓施工速度快點,快點,再快點。讓更多患者早一天入駐,讓感染人員早一時得到救治,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董立彬說。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雖沒有硝煙彌漫,卻也時刻面臨著生死危機的考驗。疫情當前,董立彬同志“勇擔當、強作為、當先鋒”,至今還堅守在江西南昌抗擊疫情的前沿,他用實際行動兌現著黨旗下的莊嚴承諾,在晝夜交替的工作中找到了人生支點,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